|
【筆墨丹青】徐州鐵路地區職工書法家 張繼光
回歸,心中的書法
---張繼光書法藝術欣賞
回歸本位,不忘初心。在今后一個時期,中國書畫藝術的發展要有一個“回歸”的階段,這是必然的。長期以來,人們厭倦了爾虞我詐的虛偽,厭倦商品房、藝術品的泡沫,厭倦了那些大師寫字時的丑態百出,厭倦了書壇千篇一律的導師風,厭倦了種種虛偽假相。我們渴望“回歸”?;貧w到自然、真實的世界,尋回心靈的安靜。
縱觀中國書法發展史,能夠傳承的書法經典,都是屹立在書學道路上的座座豐碑,令人高山仰止,心存敬畏。然而,大師的誕生不是偶然的,其書學精神和人格魅力的塑造、完善,無不窮其畢生的精力,在書法的殿堂中孜孜以求、千錘百煉。偉大的書法家王鐸晚年寫得最多的還是臨晉人書帖,他在回歸,在尋找書法藝術的真諦,他在消除人世間的浮躁之氣,還原書法的本來面目,多一點高雅氛圍,少一點江湖氣息。斯人已去,精神永存,山高水長,代代相傳。
徐州張繼光先生有點怪,在蕓蕓眾生皆為利去、皆為名歸的時下,他老先生竟然獨守書房,甘做書蟲,問著何?他微微一笑,“總得有人看家” ?!翱偟糜腥丝醇摇?,看似隨便一說,我卻聽之震撼,這是何等的境界。真是大隱隱于市,偉大的鄉賢。他卻不屑一顧,依然而然。就其字而言,張繼光先生在書法藝術的研究與創作中,始終致力于書法精神的“回歸”,尊崇“二王”,伏案六十余載,傳統功力非常深厚。其人敦厚,他不擅言語,但有自己的主張,冷暖自知,埋頭苦干,徜徉于傳統藝術的海洋。其性謙和,他從不恣肆,而又有自己的氣場,筆酣墨暢,神采飛揚,用手中的筆來表達心中的真善美。其書古樸,他默默無聞,孜孜以求,在筆與紙的磨合中,尋找屬于自己的筆墨語言。子昂云“用筆千古不易”,繼光云“筆墨自在人心”。公權云“心正筆則正”,繼光云“心正則神暢?!比照n臨帖,與古賢對話,只求心靈的回歸。見賢思齊是他的書學態度,也是一種境界。書法的素質和功力是養出來的,在一天天筆與紙的摩擦中感受書寫帶來的愉悅,慢慢地建立起他自身的人生觀、價值觀和書學觀。這與小聰明、靠機巧書寫人生者相比,無疑是大智慧,應當走的更遠、更高。張繼光先生的書法特點之一是字如其人,樸實率真。他行筆走紙,如沐春風,出手自然,不離法度。行草書的飄逸,隸書的樸實,篆書的沉靜,真書的明正,一切皆自然而然。他堅信歲月可以凈化筆墨,沖刷字里行間的浮華和燥氣,他堅信回歸可以寧靜而致遠,使彌足珍貴的國粹走向世界。
茍日新,日日新。
張繼光的書法是中國土生土長的,地道的中國味。法老則氣靜,學邃則華斂,才高則辭簡,意深則韻遠,此雖是論詩之言,亦是書畫之論也。(陳培杰) |
|